ACCA PM(业绩管理)是ACCA技能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在管理会计领域的专业能力。以下是PM考试的核心内容和题型的详细介绍。
一、核心知识体系与模块解析
1.科目定位与关联
PM以MA为基础,强化商业决策与预算管理能力,其知识框架直接衔接APM的战略绩效评估和SBL的商业分析。科目重点包括成本核算技术、决策工具应用、预算编制与控制,以及财务与非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2.核心模块与重难点
(1)信息系统与技术(PartA)
管理层级与IT系统:掌握战略层、管理层、运营层对应的7大信息系统特征。
大数据与信息安全:理解大数据3V特征(Volume、Velocity、Variety)及其对企业决策的影响,掌握信息系统安全措施。
(2)专业成本管理技术(PartB)
ABC成本法:分析传统成本法的局限性,掌握作业动因分配逻辑及单位生产成本计算。
目标成本法:公式推导(目标成本=目标售价×(1-利润率)),成本差距缩小策略。
生命周期成本法:全周期利润最大化路径及应用场景。
约束理论(TOC):瓶颈识别五步法,TPAR(产能利用率)计算与生产计划优化。
(3)决策方法(PartC)
本量利分析:单一/多产品盈亏平衡点计算,阶梯成本与变动成本变化下的敏感性分析。
限制因素分析:单一/多限制因素下的资源分配模型,线性规划图解法与影子价格计算。
定价策略:需求价格弹性(PED)应用,渗透定价与撇脂定价的适用场景。
相关成本决策:区分沉没成本与增量成本,特殊订单、自制或外购决策模型。
(4)预算与控制(PartD)
预算编制技术:弹性预算、滚动预算与零基预算的优缺点对比。
差异分析: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的价格与用量差异计算,计划与运营差异的分解逻辑。
(5)绩效评估与控制(PartE)
平衡计分卡(BSC):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维指标设计。
部门绩效评估:投资回报率(ROI)与剩余收益(RI)的计算及局限性。
环境绩效会计:环境成本分类与管理工具(如全成本会计)。
二、考试题型与应对策略
PM考试时长3小时,分为三大模块:
(一)SectionA:客观题(30分)
题型:15题,每题2分,包含单选、多选、拖拽匹配、下拉菜单等。
特点:覆盖全考纲,侧重概念辨析与基础计算(如目标成本法公式应用)。
策略:快速定位考点,利用排除法提高效率,注意题干中的否定词(如“except”)。
(二)SectionB:案例客观题(30分)
题型:3个案例,每个案例5题,题型与SectionA类似。
特点:基于商业场景(如生产计划调整、定价决策),题目间可能存在逻辑关联。
策略:精读案例背景,标注关键数据(如资源限制量、成本结构),结合知识点分步推导。
(三)SectionC:主观案例题(40分)
题型:2道综合题,每题20分,包含计算、图表分析与论述。
特点:聚焦PartC-E核心考点,如线性规划最优解、差异分析报告撰写。
策略:
分步列示计算过程(如利润表编制、影子价格推导);
结合理论解释结果(如说明预算差异产生的经营原因);
注意专业术语规范表达(如“throughput accounting”需完整拼写)。
以上就是“ACCAPM考试核心内容和题型详解”的内容。建议以3-4个月为备考周期,分阶段突破计算模块与案例分析,通过系统性训练构建决策思维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