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A考试因为要考的科目比较多,所以大家在进行不同阶段考试的时候一定要留意有哪些容易失分的点,同时小编也给大家总结了一下,希望可以提前帮助大家进行一些避免。
ACCA F 阶段(基础阶段)易失分点集中在基础概念混淆、答题格式不规范、计算粗心;P 阶段(专业阶段)则侧重案例分析逻辑混乱、商业视角缺失、知识点整合能力不足,需针对性规避。
一、F 阶段(基础阶段):基础不牢,细节丢分
F 阶段科目多、内容基础,但对细节和规范性要求高,易因 “轻敌” 或习惯问题失分。
概念与规则混淆
易混淆相似基础概念,例如 F3(财务会计)中 “权责发生制” 与 “收付实现制” 的应用场景,F5(业绩管理)中 “变动成本法” 与 “吸收成本法” 的利润计算差异,导致核心判断错误。
忽略 “例外规则”,如 F7(财务报告)中 IFRS 与 UK GAAP 对资产减值的不同处理,F6(税务)中特定税种的免税额度或扣除条件,未准确应用规则而丢分。
计算与格式失误
计算步骤粗糙,如 F2(管理会计)中 “盈亏平衡点” 计算漏算固定成本,F9(财务管理)中 “净现值(NPV)” 折现率使用错误,或因未分步展示计算过程,即使结果正确也可能丢失步骤分。
答题格式不规范,F 阶段主观题(如 F7 报表编制、F9 投资评估)有明确格式要求,若未按规定列示表头、明细项目或注释,会被直接扣分。
答题节奏失控
F 阶段部分科目(如 F5、F9)题量较大,若在单一难题(如复杂的方差分析、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上耗时过久,会导致后面简单的概念题或基础计算题没时间作答,丢失 “易得分”。
二、P 阶段(专业阶段):逻辑与视角缺失,整合能力不足
P 阶段以案例分析为主,需结合商业场景输出专业结论,易因 “孤立知识点、缺乏逻辑、视角局限” 失分。
案例分析逻辑混乱
未建立 “问题 - 分析 - 结论” 的答题框架,如 P3(商业分析)中面对企业战略问题,直接罗列知识点(如 PESTEL、五力模型),未结合案例数据分析问题根源;P2(公司报告)中编制合并报表时,未说明调整分录的理由,仅罗列数字,逻辑链条断裂。
答非所问,忽略题目限定条件,如 P4(高级财务管理)中题目明确要求 “基于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成本(WACC)评估项目”,却误用简单收益率计算,或 P5(高级业绩管理)中未按题目指定的业绩评价指标(如 EVA)分析,导致方向偏差。
知识点整合能力弱
无法跨科目串联知识,如 P2(公司报告)分析财务报表时,未结合 P4 的风险管理知识判断企业财务风险,P5 分析业绩时未关联 F5 的成本控制逻辑,导致答案片面,缺乏深度。
忽略 “最新准则与商业热点”,如未将 IFRS 17(保险合同)、ESG 相关披露要求等最新内容融入 P2、P3 的案例分析,或对数字化转型、供应链风险等商业热点缺乏认知,答案与实际脱节,难以获得高分。
商业视角局限
仅从 “技术层面” 答题,缺乏商业判断,如 P4(高级财务管理)中评估海外投资项目时,只计算财务指标(NPV、IRR),未分析政治风险、汇率风险对项目的实际影响;P3(商业分析)中制定战略时,未考虑企业资源与能力的匹配度,结论不具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