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通过ACCA考试,一些考试上的得分技巧我们还是有必要掌握一些的,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在ACCA考试过程中的得分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得高分顺利通过考试。
一、F 阶段(F1-F9):客观题为主,抓 “关键词 + 计算精准”
F 阶段以选择题、填空题、简单计算题为主,得分关键是 “快速定位考点,减少低级失误”。
1. 客观题(选择 / 判断):用 “关键词锁定法” 提速
圈画题干核心词:比如 F3(财务会计)的选择题问 “下列哪项属于流动资产”,直接圈 “流动资产”,回忆定义(一年内变现),排除非流动资产选项(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排除法优先:遇到模煳选项,先排除明显错误项。例如 F6(税务)中 “增值税免税项目”,若选项有 “销售货物”(通常应税),可直接排除,缩小范围。
注意 “否定词” 陷阱:题干中 “except”“not”“错误的是” 等词易被忽略,建议圈出来提醒自己(如 F9 财务管理解题时,问 “不属于资本预算方法的是”,避免误选正确方法)。
2. 计算类题目(如 F5/F9/F6):“分步写过程,结果带单位”
按步骤得分:ACCA 计算类题目按步骤给分,即使最终结果错,中间步骤正确也能拿分。例如 F9 计算 NPV(净现值),需写出 “各年现金流→折现系数→现值” 的分步过程,避免直接写结果。
单位和格式规范:货币单位($、€)、百分比(%)、时间单位(年、月)必须写清,比如“NPV=$50,000”“折现率 10%”,否则可能扣分。
公式符号别混淆:F5(业绩管理)中的 “贡献边际 = 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F9 的 “WACC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公式,避免记混符号(如把 “减号” 写成 “加号”)。
二、P 阶段(SBL/SBR + 选修):主观题为主,靠 “逻辑链 + 案例结合”
P 阶段全为主观题(案例分析、论述、报告),得分核心是 “让阅卷官快速找到得分点”,尤其注重 “知识点 + 案例信息 + 结论” 的闭环逻辑。
1. SBL(战略商业领袖):“结构化答题,覆盖全维度”
SBL 案例长(4000 字 +),问题围绕 “战略、治理、风险、运营” 展开,得分技巧:
先拆案例,再对应考点:读案例时用 “思维导图” 记录关键信息:企业行业(如科技 / 快消)、核心问题(利润下滑 / 合规风险)、利益相关者需求(股东要增长 / 政府要合规),避免漏看细节。
答题用 “PEEL 结构”:
Point(观点):先亮结论(如 “该战略不可行”);
Evidence(证据):结合案例数据(如 “行业增长率仅 5%,企业计划扩张 15%,远超市场容量”);
Explain(解释):用知识点分析(如 “违背波特五力模型中的‘市场增长缓慢会加剧竞争’”);
Link(关联):总结对企业的影响(如 “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利润进一步下滑”)。
覆盖 “全流程”:SBL 常要求 “从问题识别到解决方案”,比如问 “如何改进企业治理”,需答 “现状问题(案例中董事会缺乏独立性)→ 改进措施(增加独立董事比例)→ 预期效果(减少利益冲突)”,避免只说措施不分析原因。
2. SBR(战略商业报告):“准则应用 + 专业表达”
SBR 聚焦国际会计准则(IFRS)的应用,得分关键是 “精准引用准则,论证清晰”:
准则要 “具体到条款”:比如判断 “收入确认时点”,需写出 “依据 IFRS 15,当客户取得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本案中商品已交付且客户验收,符合确认条件”,而非泛泛说 “按收入准则”。
财务报告 “格式规范”:若要求写 “利润表片段”,需按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毛利润” 的格式排列,科目名称准确(如 “Revenue” 而非 “Sales”,避免口语化)。
争议点 “正反论证”:遇到会计准则的模煳地带(如复杂金融工具分类),需先分析 “支持 A 分类的理由”,再分析 “支持 B 分类的理由”,最后给出结论及依据,体现专业判断。
3. 选修科目(如 AFM/APM):“计算 + 分析并重”
选修科目既有计算也有论述,得分需平衡两者:
计算 “带结论”:比如 AFM(高级财务管理)计算企业估值后,需补充 “该估值高于当前股价,说明股票被低估,建议买入”,避免只给数字不分析。
分析 “结合场景”:APM(高级业绩管理)分析 “业绩差异原因” 时,不能只说 “成本超支”,需结合案例(如 “原材料价格上涨 20%,而预算未调整,导致直接材料成本超支 10 万元”)。
三、通用高分原则:适用于全阶段
时间分配 “按分值倒推”
每道题的耗时≈(题目分值 / 总分)× 考试时间。例如 F 阶段 100 分考试,一道 10 分的题建议用 10%×180 分钟 = 18 分钟;SBL4 小时考试,50 分的大题建议用 2 小时,避免某题耗时过多导致答不完。
卷面 “清晰易读”
分点编号(1. 2. 3. 或①②③),让阅卷官快速定位得分点;
主观题用 “短句” 而非长段落,每句表达一个核心意思;
计算过程用 “下划线” 标出关键结果(如 “NPV= $80,000 → 项目可行”)。
考前 “机考模拟” 不可少
ACCA 为机考,需提前适应:
练习 “复制粘贴”“标记题目”“计算器调用” 等功能,避免操作浪费时间;
主观题用 “机考专用格式”(如标题加粗、分点换行),确保排版清晰。
总结:F 阶段 “抓细节,保正确率”,P 阶段 “强逻辑,贴案例”
F 阶段通过关键词和步骤得分法稳拿基础分;P 阶段用结构化答题展示分析能力,让阅卷官看到 “你不仅懂知识,更会解决实际问题”。按这个思路针对性训练,能显着提升得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