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CPA)和税务师证书,不少考生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想同时考取这两个证书。其实,CPA和税务师的考试科目存在
诸多关联,合理搭配一起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CPA和税务师一起考的组合策略。
一、为什么建议CPA和税务师一起考?
考试内容重合度高达70%,学一次拿两证。
《财务与会计》与《会计》/《财务成本管理》:这两个科目有90%的重合度,税务师的《财务与会计》知识点在《会计》和《财务成本管理》中几乎都能找到,但侧重点不同。建议先学习《会计》和《财务成本管理》,再转向税务师的《财务与会计》,侧重客观题的训练与培养综合性思维。
《税法一》、《税法二》与《税法》:税务师的《税法一》和《税法二》与注会的《税法》在税种上高度一致,但税务师考试更注重基本概念、理论和计算,试题中的干扰项较少,考点更为直接和基础。建议先学习注会的《税法》,再学习税务师的《税法一》和《税法二》,以加深对税法基本原理和常见税种的理解。
《涉税服务相关法律》与《经济法》:这两个科目在法律框架内讨论相关问题,有一定的关联性。税务师的《涉税服务相关法律》覆盖更广,包括行政法、刑法等,而注会的《经济法》重法律应用。建议将这两门科目搭配起来备考,以增强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双证备考科目搭配方案
第一年:
CPA:报考《会计》和《税法》。《会计》是CPA的核心科目,学好它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促进作用。《税法》与《会计》关联紧密,很多会计处理会涉及税务问题,二者搭配学习,相辅相成。
税务师:报考《税法(一)》《税法(二)》和《涉税服务实务》。由于这三门科目与CPA《税法》高度相关,在学习CPA《税法》的基础上,稍作拓展和深化,就可以应对税务师这三门科目的考试,大大节省学习时间和精力。
第二年:
CPA:报考《审计》和《经济法》。《审计》是CPA较有难度的科目之一,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理解和掌握审计流程和方法。《经济法》相对独立,主要靠记忆,与《审计》搭配,一难一易,学习压力相对均衡。
税务师:报考《涉税服务相关法律》。这门科目与CPA《经济法》有一定重合度,在学习CPA《经济法》的基础上,补充税务师特有的法律内容,能够高效备考。
第三年:
CPA:报考《财务成本管理》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成本管理》涉及大量的财务指标计算和分析,《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侧重于企业战略规划和风险评估,二者联系较为紧密。通过学习这两门科目,能构建起企业财务管理和战略管理的知识体系。
税务师:报考《财务与会计》。此时考生在CPA学习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会计和财务知识,学习税务师《财务与会计》能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相关知识,增加通过考试的把握。